刘立平家庭
琅琊古郡,沂水河畔,在一个清幽、古朴的学校家属区内,居住着一户普通平凡的三口之家,丈夫刘立平是临沂职业学院的一名教师。妻子杨秀玲是一名公务员,儿子正在读高中,这是一个典型的工薪之家,在陈设简单,不满60平米的老房子里,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他们相互理解、彼此扶持、互勉共进,以平凡的事、点滴的情诠释着人间真爱,赢得了邻里以至社会的普遍尊敬与赞扬。一、风雨同舟,患难夫妻见真情。1993年,刘立平夫妇从同一所大学毕业后,分到同一个城市工作。经人介绍相识,在相恋两年准备谈婚论嫁时,刘立平却被查出得了胃癌。夫妻二人拿出准备结婚的所有费用到省城、北京等各大医院进行复查确诊并地进行了胃大部切除手术,手术后留下了肠粘连的后遗症,需要人全身心的照顾。为方便照顾恋人,在杨秀玲的一再坚持下,两人回老家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走到了一起。婚后,夫妻二人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妻子对丈夫呵护备至,细心照料,不离不弃,丈夫对妻子爱护有加,能自己做的事尽量自己做,在妻子的精心照顾下,丈夫的身体逐渐好转,癌细胞没有扩散,胃病逐渐痊愈。肠粘连也由最初的每月一次,逐渐减为半年一次、一年一次,如今17年过去了,犯病的几率逐渐降低,现在连续两年没再犯病。望着逐渐康复的丈夫,妻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丈夫常说“我的命是妻子给的”,妻子常开玩笑说“哪有,是缘分给的”.二、甘于奉献,爱岗敬业谱华章,作为一名教师,刘立平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他爱岗敬业,勤于钻研,力争教好书、上好课、育好人。多次在全市组织的公开课、优质课比赛中获奖。在教学之余,他认真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许多论文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并获奖。作为班主任,他一心扑在学生身上,无论从学习到生活,从智育到德育、从校内到校外,对学生都关怀备至。学生们常说:“他既像父亲,又像朋友。”由于工作认真,成绩突出。通过竞争上岗被选拔到行政领导岗位,从教研室到学生科,从招生办到纪委,无论岗位怎样转换他始终牢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使命,忠于职守,任劳任怨,以一颗赤子之心,用青春和热情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乐章。他们夫妻比翼双飞,妻子杨秀玲巾帼不让须眉,在机关工作近20年,先后担任兰山区综治办副主任、文化局纪检书记、妇联副主席等职务。随着岗位的变换和职务的提高,她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处理事务耐心、仔细,领导交给的任务她都能在第一时间圆满完成,是领导眼中的好助手,人人敬服的中坚骨干。先后被临沂市委、市政府记“三等功”两次,多次被评为市“三八红旗手”和"妇女工作先进个人”,并荣获临沂市“文明市民”称号,三、尊老爱幼,身体力行做揩模。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他们家中同样表现得更细致入微,他们夫妻二人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双方父母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平时都靠他们接济。每到节假日,他们一家三口都要回去看望老人,带上一些生活必需品、营养品之类的东西孝敬老人。在父母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倾其所有尽心尽力帮助解决,老人头痛脑热时,带他们去医院看病、拿药,寒暑假就把老人接到身边同住,由于住房小,他们把床让给老人住,夫妻二人轮流住沙发、打地铺。平常两人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开支,克勤克俭,该花的一定花,不该花的,从不浪费。在他们夫妇的言传身教下,孩子在家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自理能力强;在外遵守社会公德、乐于助人,讲文明,懂礼貌;在学校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兴趣广泛,是同学们的好伙伴。邻居和同事们都说:他们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在传承、在发扬、在光大。四、大爱无疆,古道热肠铸口碑。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狭隘的,可刘立平一家的爱心,不仅体现在家庭,延伸到亲朋邻里,还延伸到社会。刘立平一家谦和热心、乐于助人、关心邻里,只要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他们尽可能地给予别人帮助,与左邻右舍相处得非常和睦、融洽,胜似亲人。在小区里提起刘立平一家,小区的大爷大娘们都说“刘立平一家没说的,有他们在,就像儿女在身边一样”。全家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扶危济困、慈善捐款等活动中不甘落后,每次都尽力解囊。小区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刘立平毛遂自荐,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热情无私的性格,顺利当选为业委员会委员,兼对外信息发布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积极为广大居民服务,参与小区安全巡查。水电暖房屋维修,负责小区与学校之间信息的传递,帮助小区居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求回报,献力献策,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全家人在参与单位创建工作的同时,积极极参与小区的各项创建活动,小区每次组织义务劳动整治环境卫生他们都首当其冲,小区的每个角落都酒下了他们全家的辛勤汗水。刘立平一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声名显赫的功绩,但他们用自己踏踏实实的行动,默默诠释着一个文明家庭的内涵,他们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疼爱家人、奉献社会,身上始终洋溢着健康、快乐、文明、向上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