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敏家庭
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归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代替的温度;家就像是一瓶陈年佳酿,融进了许多宽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内涵。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家庭。她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有着倔强的脾气和善良的心地,对于家庭她总是付出的太少,对于工作她敢抓敢管,她就是伊宁县盖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元敏。提起李元敏,认识她的人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因为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们家有4口人,爱人在家务农,经济富裕,仅靠家里养的40头奶牛,年薪20至30万。他们夫妻结婚多年来,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谤。李元敏是伊宁县胡地亚于孜乡盖买村人,从2005年起,先后担任盖买村党支部委员,党支部副书记,201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盖买村在李元敏的带领下,两三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桥修了、铺柏油路了、梁杨通了、新房子建好了、自来水入户了,各族群众勤劳致富的心劲足了。她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履职,踏实做事,真心实意服务群众,千方百计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与村里各族群众亲如一家,把一个后进村、重点村、贫困村、空壳村建成了“治村强村”示范村,村集体年收入达到45万,赢得了各族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由于李元敏的出色,先后获得了由县至国家级的种种荣誉:2010年,李元敏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先进个人”;2011年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自治州“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伊犁州党委书记黄三平说,李元敏同志是基层涌现出来的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好榜样、好楷模。目前,该村呈现出“五多五少”喜人局面:村班子的威信高了,村民抵触情绪少了;务工就业的多了,闲散的社会青年少了;村干部下村入户的多了,来村委会上访的少了;村委会为民办的实事多了,老百姓的怨声少了;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得多了,影响社会不安的社会因素少了,曾经的益买村已变为乡里乡外的民族团结先进村、社会稳定和谐村、村风文明示范村,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氛围和信心更足了。在她一次女儿的报告上这样说道“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可是我在妈妈的眼里,总感觉是根“草”,似乎妈妈不属于我,她属于盖买村的老百姓。我今年快30岁了,婚前一直生活在盖买村,从记事起,就觉得妈妈好伟大,能认识全村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小朋友们。尤其是她那一口流利的维族话,地道的回族方言,常常使在场的人捧腹大笑。后来,慢慢地我觉得不对劲了,村里的人怎么一有事都来找妈妈,而妈妈从不拒绝。一个维吾尔族叔叔经常喝酒,他家的阿姨被他喝酒打得跑回了娘家,他家里的亲戚谁也把阿姨接不回来,他可怜兮兮的哀求妈妈帮忙。正在开商店的妈妈二话没说,锁上门、坐上面的车就去了离我家百公里外的特克斯县。中午放学,我和弟弟回家吃午饭,看到爸爸像往常一样在牛圈里忙活,厨房里没有妈妈的身影,我们等到快上课了,也没见妈妈回来。“妈妈去哪儿了?”我们问爸爸,干了一上午活的爸爸也不知所以然。我和弟弟只好啃了几口干馕上学去了。后来,我到离家十几公里的伊宁市上学,一天,没有钱了,我用中午的时间跑回家想问妈妈要50块钱,结果妈妈说,“玲玲,家里真的没钱了,下次再拿吧,说完,她就到地里浇水去了。”我当时哭得气都上不来。心想,我一个女孩子在外上学,跑这么远回来,只要50块钱,你都不给吗?村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哪个没花过你的钱,我是你捡来的吗?妈妈走远了,我哭也没有用,只好在自家地里摘了一些辣子、西红柿带走了。隔了好长时间听爸爸说,我走以后,妈妈哭得很伤心,她觉得对不起我.."后来,妈妈当上了村支部书记和主任,不仅她的工资没拿回来过一分,爸爸养牛的钱倒被她要去了不少,今天是村里搞活动先垫点,明天是暖气坏了要买材料,后天是村民要养牛钱没凑够,最让人生气的几年前村里发展林果业,村里没有钱,她一下子从家里拿走了6万多。好在爸爸全力支特她,无论她从家里拿多少钱,从没说个不字。她还经常安排我给村里买东西。常说,你回来我给你钱。但从来没有给过一次。村里谁上门借个三五百的,她就问我要,人家还就还了,不还她从来不开口,这些年,妈妈从我手里拿出去的钱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家里的东西不在了,根本不用找,一准在村委会。整天忙村里的事情,妈妈成了公家的人,天不亮就走,天黑才回家,一个夏天,她带着人在和姥姥家一路之隔的地方修渠,都没有去看过我姥姥一次,每次都是我和弟弟替她去看,安慰生气的姥姥。每天在家辛苦喂牛的爸爸根本吃不上妈妈做的饭,家里常年备着成箱的方便面。我心疼爸爸的身体,结婚后仍旧住在家里,为的是让他们每天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近几年来,李元敏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荣誉,都是高不开家人对自己的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