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泽胜家庭
杨泽胜、赵永兰夫妇勤奋好学、艰苦创业,从贫寒的出身成长为全县建筑行业的领军人物,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家人四代同堂,和谐美满,并将一对儿女培养成企业优秀管理人才;最为珍贵的是夫妇俩从小心存善念,有强烈的家庭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致富后依然相濡以沫,并倾尽所能捐资行善,成为全县首屈一指的慈善家和广大家庭争相学习的典范。艰苦创业,勤劳致富。1987年家境较好的赵永兰不顾父母反对嫁到了贫穷的婆家,有时甚至十几天没有一滴下锅的油,但赵永兰从不抱怨,而是用她柔弱的双肩,和丈夫一起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丈夫杨泽胜出生在祖传古建筑技艺世家,从小聪明好学,勤劳能干,尤其擅长彩绘,10岁起就跟随父亲上山塑泥像、修庙宇,并完成了通海县城聚奎阁的大修。而赵永兰则白天推着小车走村串户推销小百货,晚上点着蜡烛织手套、绣花,成为远近闻名的女能手。丈夫凭着过硬的质量,源源不断的工程接踵而至。2000年,在完成了全县大大小小100余条乡村公路的建设后,夫妇俩组建了二建司26建队,赵永兰专门管理建队财务,成为丈夫坚强有力的贤内助。全县的“美丽校园工程”、旅游开发项目、公租房以及公共设施建设用地都成了他们家一一中标的工程,也在全县建筑业树起了一道安全有力的标杆,吸纳固定员工50余人,其中大学毕业生10人,下岗失业人员30余人,临时员工上千人,每年上缴税金90余万,为通海经济社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夫妻和睦,孝老爱亲。现年44岁的赵永兰,优雅聪慧、性格恬淡,在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将儿媳、嫂嫂、婆婆、甚至奶奶等多个角色扮演得妥妥贴贴,她认为“千金散尽还复来,夫妻感情最珍贵,家和才能万事兴”,因此结婚20余年一直夫唱妇随,丈夫从未走进“男人有钱就变坏”的怪圈,甚至单位员工夫妻不和也会受到杨泽胜的严厉批评和耐心教育,成为单位员工和村里青年纷纷效仿的典范。赵永兰对婆婆象小孩一样照顾得无微不至,让80 多岁的老人至今仍精神矍铄,耳聪目明。她还把小姑一家接到自己家同吃同住10余年,从未红过脸,甚至对丈夫村里的弟兄,邻里的困难户也从经济上给予鼎力照顾,将一家人凝聚得团团圆圆,和一村人相处得十分融洽。积极进取,科学教子。夫妇俩虽然每天早出晚归、辛苦打拼,回到家还要培育好一对儿女。在夫妇俩勤奋好学的影响下,儿子毕业于云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并取得了国家注册建造师资格证,现跟随父亲管理建队;女儿毕业于云南大学法学专业,并取得了学士学位证,现在管理酒店。儿媳现在和赵永兰共同管理财务,明年还要报考造价员。丈夫杨泽胜虽事业有成,却十分注重学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除潜心学习国学传统文化,还取得了西南科技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毕业证书。热心公益,慈善为怀。从小心存善念的杨泽胜夫妇宁可饿着肚子也要资助贫困老人,致富后更是把村里的每一位老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每年敬老节都要为全村600余位老人发放慰问金或置办晚宴,为贫困学生、修缮公共设施等慷慨解囊。夫妇俩把慈善事业当作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一课,近五年来捐款上百万元,成为全县首屈一指的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