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莉家庭
刘洪莉,是扶贫系统的一名普通干部,丈夫马飞是总后勤部卫生部药检所一名军人干部,他们有个4岁的活泼调皮的女儿,和婆婆生活在一起,他们相亲相爱、幸福和睦,是万千幸福家庭中的一家。一、爱国守法,邻里和睦。刘洪莉夫妻两人都是党员,他们严守国家和党的纪律,工作中恪尽职守,刘洪莉在单位担任机要员和支部委员职务,多年来未出现任何纰漏,2013年被扶贫办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丈夫更以军人的职业道德要求自己,在多项国家援外任务中恪尽职守,严守国家秘密,多次被评为总后勤部优秀共产党员。生活中,两人以信为本,以诚待人,邻里相处融洽,丈夫时常帮助同事维修仪器,也常被邻里叫去修家电,久而久之竟成了院子中有名的“技术师”。二、尊老爱幼,生活准则。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刘洪莉家的重要生活准则。两人相互约定,分工配合,各自尽好每个角色职责,一方出差,另一方须在家照顾老人孩子。结婚后,照顾到婆婆独自一人,双方商量接其来同住。为了让老人心情舒畅,刘洪莉就经常陪婆婆买菜、聊天,也会陪婆婆去公园跳跳舞、看看电影,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彼此生活习惯虽然不同,但以敬为先,寻找最大公约法则,慢慢地融入了一家,彼此闻似母女般亲近,老人的脸上也总是挂着幸福的笑容。每每工作忙开,他们便回老家探望长辈,也就成为了每年庞大春运大军中的一家。2010年刘洪莉身孕期间,父亲突发性脑梗,丈夫便第一时间赶回老家照顾病床前的岳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无论家里还是邻里老人,两人都能够做到伸手相助,暖动他人,双方都知晓,谁都不仅有一个角色,是军人、是丈夫当然还担当着儿子、父亲角色,即是妻子、爱人也是女儿和妈妈的身份,一个角色失职,就不算称职。三、平凡的日子,相亲相爱。组建家庭后,他们的婚姻也由起初的浪漫逐渐变成了日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家在晚餐中聊聊一天的辛苦和劳累,分享一天的开心与快乐,听听老人孩子讲讲一天的趣事,是最大的享受。即便这样,生活中总不乏小小的惊喜和浪漫。每每结婚纪念日、家人生日都会有纪念活动。而丈夫经常随部队出差执行重大任务,援朝卫生装备、赴南沙卫生装备、菲律宾人道主义援救……一去少则1月,长则半年,出差后总不忘带礼物给家人,分别之后的重逢,执行任务后的凯旋反而让双方感情笃厚。夫妻双方都深知,父母的关系会深深影响孩子今后对家庭、婚姻的看法,而溢满爱的家堪比一个豪华的五星级宾馆,因此在生活中两人有着心照不宣的规则,如不当孩子面吵架处理矛盾,不将矛盾留在第二天解决,遇到重要事情相互听取意见,尊重彼此长辈,做到相互关心、尊重,不心存芥蒂,使家真正成为了彼此心灵的港湾。四、光荣的事业,相互支持。两个人,一个是军人,一个是扶贫战线的一员,自2008年组建家庭的那一刻,她就明白自己嫁给了军人就是要以军人的事业为重,他也知道,自己取了一名扶贫人,就是与清廉的她为伴了。丈夫经常执行援外重大任务,她怀孕时,他在执行“和平方舟-医疗服务万里海疆行”;小孩满月时,他在秘鲁军援;小孩满周岁时,他在执行“和谐使命-2011”任务;甚至一个紧急电话,休假的他就奔赴西藏参加跨区军演……起初委屈有、矛盾有,但是工作、家庭不能双全时,她毅然选择支持他的事业,由于表现突出他荣立了三等功,荣获“和平使命”奖章……这些离不开她的“后勤”保障。而刘洪莉自2006年从事扶贫工作以来,拿着微薄的工资收入,近年来也是经常出Jasmine:差,在她心里过意不去的时候,他却说“你去吧,我这阵不出差”,然后既当爹又当妈地挑起了家务。孩子上幼儿园,他负责接送,母亲生病时,他就陪在床前,家里没有水电煤气,他跑出去买……部队公寓房虽然辛苦,但为照顾庭提供了便利。就这样,两人相互支持,工作也都干得有声有色。五、孩子教育,父母的责任。作为孩子的第一位人生导师,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成为每个父母的人生课题。刘洪莉木身学过教育,她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家里只有一个独生女,但是夫妻俩能做到宠爱而不溺爱,他们以好父母胜过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从了解《童年的秘密》注重儿童发展敏感期;从《如何说孩子才肯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学习“听话”、“讲话”技巧,做孩子的朋友;从带孩子去郊野公园、科技馆、动物园、阅读优秀故事、一起做游戏,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健康的身体;从日常生活点滴中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如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用文明用语,尊重别人,勇于承认错误,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们时时刻刻都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不让孩子输在父母这条起跑线上。现在小女儿活泼淘气,乐观开朗,他们亦将一如既往地学习、践行第一任导师角色,培养快乐、自信、独立的未来。六、勤俭持家,践行环保理念。刘洪莉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农村,工作又是与穷苦百姓打交道,对于奢侈浪费深恶痛绝,而丈夫也是普通工人家庭,两人都是从“苦日子”走出来的,虽然生活不愁吃、不愁穿,但是对于物质生活,两人都提倡勤俭节约,不追奢侈、不摆阔气,独守一份心清气正。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他们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生活点滴做起,做到绿色出行,节约用水、用电、用纸,购物坚决做到自备购物袋,杜绝不必要的浪费,严格遵守垃圾分类丢弃,家里用完的废旧电池送往专门的回收处,外出就餐时拒绝一次性筷子……这些点滴已经成为了家庭每个成员的一种习惯,孩子也建立起环境保护的理念与行动。他们是和谐社会中和谐家庭中的一个细胞,他们承传和发扬着中华的传统美德,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相亲相爱,他们把事业和家庭完美地结合,相互支持,在平凡生活中搭建了一个充满爱、溢满温暖的五星级酒店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