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贞家庭
爱有五彩家文明开朗而正直,严肃而宽厚。王秀贞在家庭生活与工作事业中始终秉持的人生品行,使她做到了敬业爱岗、孝老爱家、德育爱女、关爱邻居、热爱公益,织就了她五彩斑斓的家庭生活,充分发挥了妇女在树立家庭文明新风尚中的突出作用。一、诚信爱岗好职工。王秀贞1968年生,中共党员,1990年参加工作,从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20多年。2003年开始参加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现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管理局河北直管建管部石家庄管理处副处长,教授级高工。她无怨无悔地工作在南水北调征地拆迁、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运行管理基层一线,始终坚守在工地施工现场。特别是在工程建设攻坚时期,一个月也不能回家一次。有人跟她丈夫开玩笑地说:“爱上了一个‘不回家’的人。”她丈夫总是憨憨的一笑,充分理解她工作的艰辛与光荣,不仅没有怨言,还带着女儿在节假日的时候去施工现场看望她。正是他们以“做好岗位工作、奉献南水北调”作为家庭的爱国信念,促使他们一家志同道合、心有灵犀,把爱诠释成相互付出、理解和宽容,化作诚信守业、爱岗敬业的共同行动。王秀贞从一名技术人员成长为管理处负责人,多次受到南水北调系统的表彰。她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多次得到单位赞扬。二、孝老爱家好媳妇。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王秀贞夫妇相濡以沫,恩爱和睦,互相迁就,共度难关,有成绩一起分享,是事业上的好战友,生活中的好知己。平时双方工作不管有多忙,都要在夜深人静之时异地电波传情,互相关心体贴,悄声大秀恩爱。王秀贞常在外地工作,熬夜工作是经常的事,丈夫在午夜电话传情便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别人便会问她,老夫老妻的有啥话可说呢?话里话外说的虽是有关夫妻、父母、女儿、邻居情况的家长里短,但句句却是发自内心相互关心、体贴有加的爱家之言。有一年春天,王秀贞尾椎骨折,躺床半年不能活动,丈夫端屎端尿、帮她翻身照顾,孩子当小医生换药护理,一点后遗症都没留下。丈夫在单位工作事务繁忙,经常加班加点,回到家后她也问寒问暖,体贴关心。节假日,她陪同爱人参加驴友爬山活动,大家都羡慕他们这对夫妻驴友。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家庭和睦的根基。王秀贞深知做一个好媳妇,处理好婆媳关系,是一个家庭和睦、夫妻恩爱的桥梁和纽带。不管工作多忙,她都动员丈夫每周去探望双方老人,给老人洗洗衣服,做些可口的饭菜,天气好的时候陪同老人郊游锻炼。丈夫89岁高龄的奶奶摔着骨盆,她主动守在病床前,与丈夫精心服侍3个月,和老人唠家常,给老人讲故事、说笑话,逗得老太太天天乐呵,得到了病房其他病人的称赞。这源于她们家庭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生活习惯,婆婆体贴她们夫妻上班辛苦,有时到单位和家里送吃送穿,对她们关怀备至。婆婆总念叨:“不能把工作落下,家里的事有我,不用担心”。一家人时常欢聚,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三、德育爱女好母亲。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他们夫妻俩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教育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她做人的道理。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她,使得女儿从小就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礼貌热情。去婆婆家从不空手,好吃的先给老人,有病跑前跑后,在床前精心照顾,遇到老人过寿辰,女儿早早便开始精心挑选生日礼物,为老人热闹庆祝。懂事的女儿也靠自己努力,考取了理想的大学。四、互助关爱好邻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通过真诚的沟通,王秀贞夫妇和邻居们建立了非常和谐的邻里关系。节假日,整个单元共同打扫楼道卫生;有时候搞楼道聚餐,大家各做拿手好菜,共同品尝。特别是有个邻居得了脑血栓,孩子没在身边,他们去医院轮流帮忙照顾,出院后,女儿看到病人总扶爬梯上下楼,下楼带块布帮着擦扶手的尘土,感动的邻居直夸孩子懂事。邻居孩子学习吃力,女儿主动承担义务老师。邻里彼此尊敬,互帮互助,其乐融融。五、勤俭大爱好女人。女人是半边天,做女人难,做一个勤俭持家、热心公益的好女人更难。虽然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王秀贞夫妇始终坚持衣服能穿就行,饭菜简单即可,从不奢侈浪费。王秀贞把节省下来的钱,积极投入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彰显了她帮贫扶困的大爱之心。每当社会上有什么公益活动,他们夫妇都会伸出热情的手,经常参与燕赵晚报组织的捐衣、捐物、捐款活动。她丈夫参加了助残爱心社,利用节假日义务帮助残疾儿童和人士。她也常以“存金存银不如存德”约束自己,做人做事以德为先,多一点奉献精神,主动参与到建立起和谐、友善、诚信的关系中去,助推社会风气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