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文家庭
天津市河北区新大路民兴里,家庭成员5人。刘浩文曾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爱她的丈夫疼她的公婆,虽然没有窗敞的房子,也没有殷实的积蓄,但一家人非常和睦,生活得很幸福。1983年4月的一天,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当全家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时候,医生却告诉刘浩文:“这个儿子由于早产,经全面检查被确诊为脑瘫患儿,恐怕要长期瘫痪在床上。”面对这残酷现实,当时丈夫很不高兴,公婆也不满意,劝刘浩文放弃这个儿子!作为母亲,刘浩文表示绝对不能抛弃儿子。她要尽一个做母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让儿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从此刘浩文就带着儿子长期住在娘家。白天带着儿子到北京郊区的医院看病,晚上去上班,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治疗,儿子的病情有所好转,慢慢地他学会了走路说话、生活从不能自理到基本自理。当儿子还在继续治疗时,婆婆患上了直肠痛,这无疑又是雪上加霜。这时,刘浩文带着儿子毅然回到婆婆身边,每天为她做饭、换洗大便兜。另外还要给半瘫的儿子定时按摩。默默无闻的关心和照顾,深深的感动了婆婆,一家人也和好如初。到了入学年龄,她费尽周折,将儿子送到了河北区启智学校学习。刘浩文督促儿子天天写日记,有意识锻炼他的大脑。为了让儿子形成自强的性格,刘浩文一方面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机会给儿子讲励志故事。由于儿子的努力和学校老师的推荐,他被选中培养练跑步。经过多年刻苦训练,16岁时开始正式集训,19岁被国家队选中。2002年在韩国亚运会前的训练中,儿子不小心受伤,但他只字未提,只向母亲报了平安。就这样他带着伤痛又去参加比赛,在比赛中获得了一金、三银一铜的好成绩。这些年来,刘浩文的儿子在世锦赛、亚运会、第12届雅典残奥会、全国残运会等历届重大比赛上获得金、银、铜牌共40余枚,400米跑打破世界残疾人运动会记录。2008年第北京残奥会上以两铜一银的好成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经过30年的风风雨雨,刘浩文在儿子身上倾注了全部心血,使一个从小患有先天脑瘫、智障、听力失聪的儿子在2008年第13届北京残奥会上三次站在了领奖台上。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儿子的不幸曾将刘浩文抛向绝望的边缘,是刘浩文的坚定信念,坚强毅力,无私的母爱,和对家庭、社会的一份责任,成就了一个残疾儿子的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