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意家庭
天津市果园新村街霞光里社区,家庭成员7人。百岁老人王如意自幼生活在农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她当过妇女干部,带领村里老老少少为解放军送粮食、绛补衣服。为寻求光明和解放奉献青春和汗水。后来她嫁给一位军人,在怀第二个女儿时,丈夫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作为烈士遗孀,她没有依靠政府,坚强地挑起生活重担,在异常艰苦的年代,培养两个女儿读书。这在当时的农村是很少见的。老人的两个女儿担负起赡养王如意的义务。老人能长寿的真正秘诀,除了她自己的习性和有规律的生活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家人之间的和睦友爱。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老人就随二女儿一家生活。30多年来,老人在这个四世同堂的七口之家,平安、快乐、幸福的生活着,他们的大家庭被街坊四邻称为“文明之家”。老人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近年来还经常出现“一贯性脑缺血”的晕倒现象。二女儿辛树萍和孩子们多方求医问药,悉心照料老人的饮食起居,每天早晨将当天要吃的药分装在不同的小瓶里,按时拿给老人服用;随着年事增高,老人的体力大不如前,穿衣、穿鞋、大小便等都需要有人服侍,还很爱干净,洗澡、洗发等都成为大工程。辛树萍每天很就起床,为老人做好有营养易消化的早餐,帮助老人穿衣、洗漱。坚持每周一次为老人洗澡、洗发,让老人舒适、整洁。-入冬,就开始张罗为老人准备好厚被子、电暖器,夜里常常起来几次为老人盖好被子、查看体温。老人视力和听力下降,辛树萍每天都会给母亲读读报,讲一些奇闻趣事,陪着老人聊天。但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更年期的症状也在显现,辛树萍难免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但她总是告诚自己,宁愿多吃点苦、受点累,也要让老人心态平衡。如今王如意老人已经101岁高龄了,在这过去的100个春夏秋冬里,留给她的是满满的幸福回忆。辛树萍一家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久病床前”有孝子,而且对父母的情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历久弥真,最终化作传承美德、敦化民风的人间佳话。在她潜移默化的教育下,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及一个小孙子,也都非常孝顺,不论工作多忙,都坚持每星期来看望姥姥,给老人买来营养品,帮助母亲一起照料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