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亮家庭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家庭成员7人。说起张文亮三兄弟,还是先说下过世的老父亲张聪大师,他一生爱瓷。为瓷而生,为瓷而死--张聪从最苦最累最脏的揉泥做起,逐步成长为冠庄陶瓷厂的技术骨于。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张聪在水老的领导下和其他技术骨于一起恢复了宋金时期的黑釉刻花制瓷技术。1986年,张聪与同事设计制作的刻花瓷梅瓶获国家轻工部“百花奖”创作设计一等奖。一时间,平定刻花瓷名扬天下。1993年,已是50多岁的张聪成了原冠庄瓷厂四百多名职工中唯一情笃平定刻花瓷的传承人。张聪虽然话不多,但他默默务实的作风影响了他的儿子和媳妇们,慎终追远,家风悠悠。张聪先生为人为事的处事原则永远是张文亮兄弟立世的坐标。张文亮是长子,从17岁开始做瓷已30多年了,而今工艺水平在全省工艺美术居瓷器领域早已是响当当的带头人,这十多年来一直在忙,很少有休息日。他认为没有交流就没有发展,不去学习就不能提高。所以尽量抽出时间外出学习参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给自己“上釉”。张文亮的爱人岳秀红女士每天来回跑几十里路到厂里刻坯,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甚至包括瓷器的销售任务。还承包了的所有的家务事,每天连轴转。张聪先生病重期间,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奉侍老人,教育孩子,操心丈夫,还要照顾她多年病重的母亲。常年刻坯而导致较严重地的肩周炎,但她从没有一句怨言。张宏亮,是张聪的二儿子,为了传承和恢复平定砂器,宏亮夫妇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他们制作的砂器曾出口到荷兰,他们的砂器还与剪纸、刻花等工艺有机地结合,集装饰和实用为一体,深受广大顾客青睐。2009年,“平定砂货烧制工艺”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砂器作品被中国农展馆永久性收藏和展示,多件作品还申请外观专利的保护,成为当地有名的“专利大户”。然而,从白手起家,甚至一度债台高筑,张宏亮夫妇硬是坚持下来了。张宏亮常年出差,留下翠兰照顾孩子、管理生产......在张聪病危期间,也是长期守在老人身边,还要跑销售、照顾幼儿。没有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感情基础,张氏砂器不可能赢得今天的声誉。张伟亮,是张聪的三儿子,是非遗申报成功的一位默默无言的功臣。他是张氏家族的一头“老黄牛”,他潜心专研釉料配方和结晶釉的烧制,他的窑变结晶釉艺术独具匠心,他把生活的美神奇的幻化到他的作品中。他爱人岳之琴也是位不言不语的随和人,在家庭生活中处处以大嫂二嫂为榜样,孝敬公婆,尊长爱幼。张聪为儿子们开闯了立世之本,不完全是他们一家人所制造的精美咨器,更是他身上所具有的质朴、善良、孝顺、不屈不挠的品质。这才是张氏一家最可宝贵的“传家宝”。兄弟之家入则孝出则悌,妯娌之间亲如姐妹,相互尊敬相互谦让,这一艺术之家肯定会更融洽、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