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书春家庭
善良传承清远之风,父辈的“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优良品质影响着陆书春家里每个人。从这个家里走出来的成员将好的家风不断辐射、传承,从娘家到婆家、从小家到北京的房东家,无所不见优良家风的传递和影响,印证了和谐的力量。陆书春家庭中培养出了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优秀人才,成长起来优秀教师、企业高管和人民银行司局级干部。陆书春是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干部。在她的内心深处有一份家庭档案,记录着家里的人和事。这份档案里有三个家。她的第一个家,娘家。这个家在东北。父母都是山东人,父亲仁厚,母亲贤惠善良,还有两个哥哥。陆书春记得,小时候她家每个月有一件大事,那就是父母给老家的老人寄钱。父亲是普通工人,一个人挣钱养活一家五口人,生活不富裕,但每月的大事不能省。父母总是说:“ 我们紧着点,小孩子后面日子长着呢,不能亏待了老人。人都有老的一天,对老人好,也是对自己好。”陆书春的两个哥哥和她各差8岁,大嫂进门时陆书春9岁,二嫂进门时陆书春15岁。母亲对陆书春说:“你没有姐,嫂子就是姐。”父母像疼自己的孩子一样疼陆书春嫂子。大嫂父母去世早没人疼,陆书春的母亲照顾她坐月子时,做了糖水鸡蛋。大嫂捧着碗眼泪吧嗒吧嗒地掉。陆书春上大学的时候,父母已年迈多病,经常住院,当时陆书春的大哥34岁,二哥26岁,都正是干事业的时候,侄子侄女都小,很艰难啊。从父亲第一次病倒卧床,一直到两位老人相继送走,整整15年,老人们被何候得干干净净的,临终走得安详,左邻右舍没有不竖大拇指的。陆书春的哥哥在嫂子们的支持下事业有成。每每想起这些,陆书春会发自内心感恩她的两个嫂子。1991年,陆书春结婚了,有了她的第二个家,婆家。她丈夫也是兄妹三人。在婆家陆书春是大嫂。陆书春夫妇孝顺父母,承担起家庭责任,处处做榜样,兄弟姐妹之间相互扶持、互相理解、互相关心。2013年,陆书春的公公第二次做脑血管手术,又赶上婆婆患带状疱疹,弟媳住院,陆书春和全家团结一致,顺利地闯过了这一关。每每遇到事情,陆书春都会想起父母说的话,也会有哥哥嫂子的影子在眼前晃动。在婆家,弟妹对陆书春这个大嫂也很敬重,公婆对她也特别关心,常过来包好饺子冻在冰箱里,留下一张纸条,叮嘱她要注意身体。每到这个时候,陆书春心底就会升腾起无限的幸福,情不自禁地感慨“有妈的感觉真好”。经历过很多,这个家亲情更浓了。如今,她的女儿考上了北大,弟弟的女儿如愿考入了中央财大。北京的“娘家”,是第三个家。那曾是陆书春三十年前的房东。那是一个友善热情知书达理的教师之家,陆书春亲切叫他们“大姑,姑夫”。这一叫就叫了30年。三十年来,他们相处成了比亲人还亲的家人。陆书春和房东的两个女儿成了亲姐妹。陆书春的孩子小的时候,假期常吃住在大姑奶奶家。现在他们年事已高,家里的事情姐妹俩都和陆书春商量,妹妹们亲切地称陆书春为“春儿姐”。“孝顺”、“尊重”、“理解”、“关爱”在不断辐射和传承,在兄弟姐妹间互动传递。陆书春说:“善良是孝顺、是尊重,是奉献、是诚信,也是懂规矩,有良知。或许就是这无形的财富,让很多家族充满正能量,走得更远。以后的岁月里,还会发生很多新的故事,但“善良”将会是永远不变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