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军家庭
柳南区红光社区网格员朱建军与夫夫李德良结婚19年,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共同维护一会温暖的家,培育了一个特别而又令他们骄傲的儿子--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盲人钢琴手李忠泽.儿子从3岁起因患病几乎完全失明,朱建军夫妇没有抱怨命运对他们的不公,他们不抛弃,不放弃,对儿子耐心教育,精心培养,让儿子走上学习音乐的道路。在家人浓郁的爱里,儿子慢慢成长,年复一年的学习与刻苦训练,终于学有所成,多次在全区和全国的钢琴大赛上获奖。2012 年6月李忠泽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特招,成为该团唯一的广西籍团员。他们成功的背后蕴藏着一个家庭不向命运低头,齐心应对艰难的感人故事。朱建军原在我市一家企业工作,两年前来到柳南区红光社区工作,担任社区网格员,她热情开朗,工作尽职尽责,关心他人,为民解困、成为居民的贴心人。丈夫李德良是车辆厂木工车间组装班班长,他对工作严谨认真,对间事团结互助,对家人爱护体贴。多次被评为厂级优秀班长称号。他们唯一的儿子李忠泽却很特殊,身患重度二级残疾。18年前,小忠泽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的热切期盼下来到这个世界,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眼睛又大又亮,当时看上去跟正常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可是在他两岁半的时候,朱建军无意中发现天黑后他每次下楼时总要扶着楼梯的扶手,同时脚步也拖着地,摸索着走,心里逐渐感觉有些不对劲,于是带着儿子到眼科医院进行检查。才发现,儿子患有严重的青光眼眼疾病,而且过了最佳治疗期,如果不马上手术治疗,发展下去,很快容易致盲。这个噩耗让他们夫妻俩一下子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但他们强忍着悲痛,振作起精神,带着儿子全国各地到处奔波,寻医求治。10多年来前前后后儿子经过了7次手术,最终还是没有挽救回儿子的视力,眼睛几乎还是完全失明了。夫妻俩平时工作都很繁忙,家庭收入微薄,但他们互相尊重和鼓励,一起承载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他们从来没有因为孩子失明而放弃对他的培养和教育。为了让儿子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身心健康地成长,不因为自身的残缺而内心孤僻抑郁,他们时刻教导他一定要有身残志坚的意志,在学习上、生活上要付出比健全孩子多倍的努力,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他们为了培养他活泼开朗的性格,鼓励他多参加团体活动,跟周围的人交流,尝试不同的兴趣爱好,让他对生活一直充满着阳光和希望。在儿子5岁的时候,他们让他学习钢琴,希望他能从音乐中找到安慰和寄托。再者可以根据所熟悉的钢琴知识去攻读钢琴调音师这一技能特长,长大以后可以自食其力的生活,为了让儿子坚持学习到每一次的课程,无论刮风下雨,夫妻都一同送儿子到老师那里学琴。为了交上每一次学琴的费用,夫妻省吃俭用。孩子因为眼睛看不见,与正常孩子相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琴键的位置要靠手摸记住位置,琴谱要先听老师一段一段地读,自己记在脑子里,然后跟着弹,回家后每天坚持练习数小时。孩子还小的时候,母亲担心儿子记不住琴谱,自己也跟在旁边一同学习,回家后帮助儿子练习。令他们欣慰的是,儿子对音乐很有悟性,听力和记忆力都很好,经过短时间的学习就能记住两三页的琴谱,并且逐渐对弹琴燃起了浓厚的兴趣。在市儿少中心老师的精心指导和父母的督促与帮助下,儿子李忠泽的弹琴技艺有了不新地提高。母亲还给儿子讲述许多钢琴家,音乐家成长成材的事迹,希望儿子能从中找到榜样,给予他信心,激励他前进。为了培养他自觉学习,独立生活的能力,朱建军从儿子7岁起便把他送到柳州市盲聋哑学校寄宿读书,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盲校小学毕业后,由于柳州市没有初中以上特殊教育的学校。11岁的李忠泽又被送到南宁市盲聋哑学校寄读,平时工作闲暇之余,夫妻俩常给儿子阅读各式书籍,让他懂得更多知识,领会更多的道理。此外,为了让儿子有个强健的身体,夫妻俩也经常带他进行体育锻炼。如今儿子已经18岁了,在这些年里,夫妻俩努力工作,互相扶持,给李忠泽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李忠泽也不负所望,学习成绩优秀,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在生活上,基本能独自照顾自己。而且在钢琴学习上,经过多年持续地学习和苦练,琴技有了更大的提高,多次在全区和全国的钢琴大赛上获一、二等奖,他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也多次被自治区、南宁市、柳州市的新闻媒体报道。2012年3月,李忠泽出色的表现引起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关注,被特招进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经过三个月的实习,他凭借优秀的表现,正式成为该团的一员,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钢琴手。这是广西残疾人的骄傲,更是朱建军夫妻的骄傲。李忠泽有着自己独立的思维和想法,为了自己将来生活考虑,撑着现在自已年纪还小,打算想专心专职地去学更多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更强硬的专业技能,于2013年4月参加了全国残疾人高考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本科音乐学专业,目前离团在大学里专心攻读4年学业,他还于2013年10月中旬向该学校党总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朱建军夫妻十八年的辛苦养育终于获得了回报,他们育儿成才的经历得到了周边群众的高度赞扬。朱建军不仅家庭和睦,邻里关系也很和谐。他们长期主动承担楼道、公共场所的清洁工作,总是尽力帮助邻居,获得大家的好评,由于他们平常崇尚文明、严于律已、宽于待人、互相珍重、关爱、讲责任讲义务,培养良好的家风,因此,形成了一个温馨、快乐、和谐、奉献社会的幸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