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霞家庭
张梅霞,1965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延安师范,中共党员,幼儿高级教师,现任延长县幼儿园园长。她领导的幼儿园先后被评为延长县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县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市级文明校园、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市级优秀职工之家、陕西省三八红旗集体、陕西省示范幼儿园,她个人先后被评为延长县先进工作者、延安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延长县首届十佳母亲、延长县优秀党员、延安市党代表、延安市第三届科协代表、陕西省骨干园长、陕西省三八红旗手。无论在工作岗位,还是在家庭社会,她始终以一颗博爱的心面对孩子、面对亲人和社会。她播撒了爱心,收获了尊重,成为当地有口皆碑的爱心人士。一、爱岗敬业-妇孺皆知的“园长阿姨”。她为延长幼儿教育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做出了杰出贡献。将县幼儿园从5孔窑洞,2间瓦房,发展成了陕北条件一流的幼儿园,赢得延长县城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2006年,县幼儿园又被命名为省级示范园,被评为陕西省三八红旗集体。她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她始终把入园的每一个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把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作为自己的天职。她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她鼓励支持教师参加技能大赛和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先后有12名教师获市级幼儿教师技能技巧比赛奖励,9名教师获市级课堂教学大赛奖励,20名教师获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称号。张梅霞在幼教岗位工作30年,几乎每个工作日的早晨她都会站在校门口,满面笑容、精神抖擞地迎接幼儿,放学时再到校门目送孩子离开,孩子们一声声:“园长阿姨好!”,给了她力量,也给了她幸福的感受。二、敬老爱幼一一家人心目中的“贴心人”她是父母满意的好女儿。聪明好学的她早早就业,成为父母的主要帮手,在她的影响下,两个小弟弟勤奋学习,成为“公家人”,大弟也在她的帮助下离开农村,在城里成家立业。日子好过了,她和弟弟将父母接到城里,每天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把问候送到父母的耳旁。家里的大事小情,她这个当大姐的都要过问,成为全家信息沟通的枢纽和中心。她是婆婆跟前的知心媳妇。公公婆婆三儿一女,丈夫是家中长子。三弟聪明过人,就业成家不久却暴病离世。这场灾难让原本幸福的家失去了欢乐和笑声,公公婆婆长期沉浸在思儿念孙的痛苦之中。她费尽心思帮助家人摆脱痛苦。家里做了好吃的,一定要为公公婆婆送上一份;节假日、星期天,一定要在婆婆家做家务、拉家常。她对待三弟留下的孩子如同已出,经常带着小礼物看望,让侄儿到自家玩耍,为侄儿上学跑前跑后。逢年过节,她总要想办法让一家人聚在一起,孩子们欢乐的笑声逐渐驱逐了父母心中的阴霾,一家人重又回到幸福快乐的轨道。她结婚二十多年,从没有与婆婆争过嘴、红过脸,婆婆视长媳如同女儿,有什么贴心的话总要先说给她听。她是儿子心中的好妈妈。她教儿子从小讲礼貌,与其他小朋友友爱相处,不搞特殊化、虽然在儿子小的时候,她因为要上课,曾把儿子放在洗衣桶里,让儿子哭哑了嗓子;虽然因为她工作忙,没有在儿子外出上学时,陪伴在身旁,但儿子最佩服的恰恰是母亲不知疲倦的敬业精神。现在她的儿子已大学毕业,成家立业,有了属于自己一片天地。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婆媳关系相处融洽,如同亲生母女一般,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三、热心公益一共创和谐的“好心人”。她的爱心不仅体现在工作单位和家庭,对社会公益事业也是热情参与、积极支持。她积极创办家长学校,幼儿园举行重大活动,总要邀请家长和社会知名人士参加,同时,对团委、工委、妇联、慈善协会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积极参与,予以热情支持和配合。在妇联组织的扶贫帮困活动中,她结识了罗家川一位叫李三梅的妇女,其丈夫瘫痪在床10年,公公婆婆积劳成疾失去劳动能力,还要供三个孩子上学。她主动到李三梅家上门慰问,和几个好姐妹共同出资,帮助李三梅办起了一个豆腐坊;一位叫军臣农民身有残疾,但她对母亲极为孝顺,跑到县城打工倒垃圾供养母亲生活。她知道后,主动找到军臣,让他给幼儿园也倒垃圾,并将丈夫的衣物找来送给军臣。有团委、妇联、慈善协会倡议为患大病家庭提供帮助,她总能积极响应,在自己提供帮助的同时,还要给朋友、亲戚打电话,让他们也来帮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张梅霞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社会的。她感恩父母,给了她生命并让她接受良好教育,感恩丈夫亲人,对她的工作提供了无怨无悔的支持;感恩社会,为她展示能力、成就事业提供了平台。她为自己能为这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尽一份绵帛之力而感到快乐、幸福。